2025-09-11 江南SPORTS-滑板
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官网消息,为加强工业母机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强化链式思维构建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加快以标准提升引领工业母机产业优化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工业与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方案》要求,以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增强高水平标准供给,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标准协同,快速推进标准体系国内国际兼容,最大限度释放标准化效能,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持续增强工业母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方案》提出,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品质衡量准则体系基本建立,以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工业母机产品质量提升和设备升级换代,以高水平标准引领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相关国际标准,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标准供给结构更优化。加快高端工业母机、高档数控系统、高性能功能部件、先进制造工艺、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标准研制,部分关键标准适度领先于产业发展中等水准,标准引领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用更有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适用标准,形成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标准成果的常态化衔接机制,标准与产业科学技术创新联动更加紧密高效。到2030年,适应工业母机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标准体系全面形成,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持续跃升,以标准引领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效能全面显现,减材、等材制造标准整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部分增材制造标准水平达到世界领先。
一是注重标准体系与产业高水平发展联动。要与减材制造高端跃升、等材制造优势加强、增材制造国际领先等工业母机发展趋势紧密结合,以标准助力解决产业链短板和瓶颈,推动前瞻及原创性标准突破和推广应用,以标准助力实现工业母机产业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齐头并进。
二是注重统筹产业链上中下游标准一体化建设。要精准把握产业发展实际、研判趋势,最大限度地考虑产业链上中下游标准协调配套关系,强化“链”式思维,通过科学的标准体系建设牵引工业母机产业质量整体跃升。
三是注重国内国际标准体系兼容。要注重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协同和兼容对接,加快使用先进适用国际标准,及时推动中国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积极开展优势领域国内国际标准同步制定,以标准国际化加快促进工业母机产业国际合作。
一是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围绕高端复合数字控制机床、一体化压铸、精密锻造、复合增材制造、高端注塑成型、高档数控系统、高性能功能部件等重点方向,聚焦强链补链、产业升级等需求,加快推进一批重大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加紧研制一批产业链急需标准,采信一批优秀团体标准,推广先进的技术方案在产业应用,填补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环节标准空白。
二是推动成系列标准制修订。聚焦减材制造、等材制造、增材制造等工业母机的加工稳定性提升、运行可靠性提高和精度保持性提级需求,成系列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升主机产品质量水平。体系化修订一批工业母机相关基础通用、设计配套、制造装备、制造工艺、检验测试、行业应用标准,基于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科学适度提升标准总体水平,及时淘汰一批老旧落后标准,引领产业优化升级。
三是强化交叉融合领域标准研制。围绕新兴技术与工业母机产业融合,积极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母机中应用有关标准的研制,加快制定相关数据采集、数字建模、智能化设计、数字化工艺、数据交互、数字化样机等一批新兴技术标准。加快绿色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碳减排技术、产品碳足迹核查、能效评估等方面标准研制,以融合标准加速带动工业母机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引领工业母机产业链高端化跃升。
四是加快提升我国标准国际化水平。积极跟踪工业母机国际、国外标准化前沿动态,开展国内外工业母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与技术标准水平比对分析,指导中国工业母机标准化工作超前布局。加快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加快编制一批中国标准外文版,鼓励标准中外文版同步制定、产业链上中下游标准中外文版成体系制定。结合我国在工业母机装备、工艺、安全、检验测试等方面标准研究优势,制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国际标准。深化实施对标达标提升行动,瞄准国外先进标准,提升我国标准水平,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